首页/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 正文

了解胸腔积液——守护呼吸健康,从认识开始

来源:肺病科 发布时间:2025-11-05 09:45 浏览次数:

胸口发闷、一走路就喘,咳嗽时还带着胸痛……出现这些症状,您可能会以为是“感冒没好”或“慢性支气管炎犯了”,但很少有人会想到——这或许是胸腔里“积水”发出的信号。

胸腔积液,作为呼吸科常见病症,像个“沉默的提醒者”:它本身不是独立疾病,而是多种健康问题的“信号灯”。很多人对它陌生,甚至出现症状后拖延就医。今天,延安市中医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肺病科医师帮您读懂胸腔积液的来龙去脉,学会早发现、早应对。

1.什么是胸腔积液?

我们的胸腔由两层胸膜包裹(壁层和脏层),正常情况下含少量润滑液体。当液体异常积聚(量超20毫升),即形成“胸腔积液”。它像胸腔内的“积水”,压迫肺组织,导致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2.出现这些症状需警惕!

(1)呼吸困难:积液压迫肺,活动后加重;

(2)胸痛或闷胀感:深呼吸、咳嗽时明显;

(3)咳嗽:干咳或伴少量痰;

(4)发热、乏力:若由感染或肿瘤引起,伴随全身症状。

温馨提示:少量积液可能无症状,体检时偶然发现;大量积液可能危及生命!

3.为啥会得胸腔积液?4类常见原因要知道

(1)感染性疾病:如肺炎旁积液、结核性胸膜炎;

(2)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导致液体渗出;

(3) 恶性肿瘤:肺癌、胸膜间皮瘤等;

(4)其他原因:低蛋白血症、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外伤等。

医生会通过检查区分“漏出液”和“渗出液”,精准锁定病因。

4.如何诊断?

(1)影像学检查

胸片/胸部CT:初步判断积液量和位置;

超声:精确定位,指导穿刺。

(2)胸腔穿刺:抽取积液进行化验,明确性质(如细菌、肿瘤细胞)。

(3)血液检查:辅助判断感染、肝肾功能等全身情况。

5.科学治疗,对症下药

治疗原则:病因治疗为主,对症处理为辅。

(1)抗感染:细菌性积液需抗生素,结核性需规范抗结核治疗;

(2)穿刺引流:大量积液需抽液缓解症状,严重者放置引流管;

(3)治疗原发病:如心衰患者用利尿剂,肿瘤患者考虑化疗或靶向治疗;

(4)胸膜固定术:反复积液者可通过药物粘连胸膜腔,减少复发。

6.日常怎么预防?4个实用建议记好

胸腔积液的预防,关键在“管好基础病、警惕早期信号”。

(1)控制老毛病:有高血压、冠心病、肝硬化、类风湿等基础病的人,要按时吃药、定期复查,别让病情加重,这些病都是引发积液的 “潜在诱因”。

(2)增强免疫力:少熬夜、均衡吃饭(多吃蛋白和蔬菜)、适度运动(比如散步、打太极,避免剧烈运动),能减少肺炎、结核等感染的风险,从源头减少积液可能。

(3)不舒服别硬扛:出现不明原因的胸痛、持续干咳、一活动就喘,别想着“忍忍就好”,及时去呼吸科就诊—— 早检查、早明确病因,治疗起来更简单。

(4)高危人群多体检:长期吸烟、有慢性肺病(如慢阻肺)、癌症病史的人,每年做一次胸部CT或胸片,能尽早发现“无症状积液”,避免拖延成大病。

呼吸健康无小事,科学认知是关键!身体的任何“小异常”都可能是健康的“警报”,科学认识、及时应对,才能守护好我们自由呼吸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