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教育 / 健康科普 / 正文

术后止痛≠伤身体!了解镇痛泵的6个误区,帮你走出“忍痛”困境

来源:长孙婷(普外科) 发布时间:2025-10-11 08:41 浏览次数:

“医生!我要打止痛针!”

“医生!我不用镇痛泵,听说对脑子不好,还影响记忆力!”

在外科病房,这样的对话并不少见。生活中,不少人觉得 “止痛药用多了伤身体”,即便术后伤口剧痛,也咬牙拒绝镇痛治疗。到底术后疼痛该忍还是该治?今天,我们就带您科学认识术后镇痛。

手术后一定会痛吗?疼痛程度有差异。

是的,所有手术都会引起疼痛,但疼痛的“轻重”和“持续时间”,会因以下因素不同而有明显差异:

1.手术部位与类型:胸部、腹部、脊柱手术,以及关节置换、韧带重建等创伤较大的手术,术后疼痛通常更剧烈;即便同为“微创手术”(如腔镜手术),也不代表疼痛一定轻微,部分腔镜手术(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术中气腹刺激,术后仍可能出现明显不适。

2.个人疼痛敏感性:每个人对疼痛的感知和耐受度不同,同样的手术,有人觉得“轻微不适”,有人则会感到“剧烈疼痛”。

3.疼痛的时间规律:术后疼痛并非一直不变,通常在术后48小时内最为严重,之后随着伤口愈合,疼痛会逐渐减轻。

术后疼痛“忍忍就过去了”?大错特错!

这种观念是错误的!疼痛会造成患者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增加机体的耗氧量,不利于手术后组织修复。因疼痛,患者不敢深呼吸、不敢咳嗽,会增加术后肺部感染的几率;因疼痛,患者不能及时下地活动,会增加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什么是“患者自控镇痛”?

麻醉医生根据患者情况事先设定镇痛泵的参数,“背景量”是自动给药的部分,患者还可以通过自行按压按0钮,给予“单次量”,达到根据自身疼痛程度调节给药量的目的。

自控镇痛泵有几种?镇痛泵是连在哪里的?

有“机械泵”和“电子泵”两种,作用原理相同,患者只需要在自觉疼痛仍严重的情况下按压按钮。

镇痛泵的连接位置,会根据手术部位和镇痛方案选择,常见的有三种:

1.静脉镇痛泵:通过输液针连接到患者的静脉通路(如手背上的留置针),药物直接进入血液,起效快,适合大部分手术。

2.硬膜外镇痛泵:麻醉医生会在患者背部(硬膜外腔)留置一根细导管,镇痛泵通过导管将药物输送到硬膜外腔,药物直接作用于神经,止痛效果更精准,适合胸部、腹部、下肢等部位的大手术。

3.神经阻滞镇痛泵:将导管放置在手术区域相关的神经周围,药物针对性地阻滞该神经的疼痛信号,适合四肢、关节等部位的手术,能减少全身用药的副作用。

镇痛泵如何使用呢?

在您顺利转出手术间时,麻醉医生已将镇痛泵根据您的个人情况进行了相关设置及安装。如您无特殊不适,无需进行任何操作,镇痛泵会持续稳定给药以达到镇痛效果。如您自觉疼痛加重,例如翻身、咳嗽、下床行走、康复训练时,可提前5-10分钟自行按压快速给药按钮,待镇痛药物充分起效后再行动,将更好地减轻您的疼痛。

镇痛药有什么副作用吗?

镇痛泵内和全身麻醉术中使用同类镇痛药物,镇痛药有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的可能。术后恶心呕吐严重的患者可告知病房医护人员及麻醉科镇痛随访医护人员,给予患者止吐药物来缓解。

总之,术后疼痛不是“小事”,更不是“忍忍就好”。科学使用镇痛泵,既能缓解疼痛,还能减少并发症、加速康复,让您在舒适中度过恢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