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意渐浓,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加大,人体机能也随之调整。科学饮食不仅能滋养身心、缓解秋燥,更能为过冬储备能量。这份秋日饮食指南,助你吃出健康与活力。
一、润燥为先,优选“润养型”食材
秋季核心饮食原则是“滋阴润燥”,可重点摄入以下食材,从内到外缓解干燥:
-补水润燥:梨、银耳、百合、莲子,可煮成银耳百合羹、冰糖炖梨,清甜润喉,缓解口干、皮肤干燥。
-温润养肺:山药、莲藕、萝卜,山药蒸食健脾,莲藕煲汤养胃,萝卜清炒理气,适合秋季消化功能减弱的人群。
-生津止渴:葡萄、柚子、山楂,富含维生素与水分,既能补充营养,又能改善秋季常见的食欲不振。
二、少辛多酸,顺应秋季“收”的规律
中医认为“秋宜收不宜散”,饮食需调整口味,助力身体收敛:
-减少“辛散”食物:少吃辣椒、生姜、大蒜等辛辣刺激食材,避免加重秋燥,导致上火、咳嗽。
-增加“收敛”食材:多吃苹果、石榴、柠檬等酸味食物,或用醋调味,帮助收敛肺气,预防因气候干燥引发的不适。
三、均衡营养,为过冬打好基础
秋季是身体“储备能量”的关键期,需兼顾蛋白质、维生素与膳食纤维:
-补充优质蛋白:适量食用鸭肉、鱼肉、瘦肉、豆制品,低脂且易消化,增强免疫力,避免秋季常见的疲劳感。
-搭配粗粮杂豆:用燕麦、糙米、红豆、薏米替代部分精米白面,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预防秋季便秘,调节肠道功能。
从医疗守护到养生指导,我们期待与您一起,将科学养生融入日常生活,用健康的体魄迎接每一个崭新日子,共赴美好健康之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