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群工作 / 专题专栏 / 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建设现代公立医院 / 正文

延安精神大家学‖弘扬张思德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来源:黄陵县委党校(网络侵删) 发布时间:2025-10-23 09:28 浏览次数: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黄土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1935年至1948年,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这里孕育出的伟大的延安精神,一直被中国共产党视作精神财富和干部教育培训的“永久教材”。延安精神高度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了进一步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来陕回延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黄陵县委党校特推出“延安精神大家学•讲好延安故事”栏目,旨在弘扬延安精神,让延安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弘扬张思德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当年,延安枣园礼堂里高高悬挂着的是“为群众服务”。今天,中南海新华门内的影壁上,“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金光闪闪、熠熠生辉。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追悼张思德同志时发表的《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深刻揭示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军民关系的真谛。”

张思德1915年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经历长征,负过伤,在炮火硝烟中成长为一名坚强的红军战士,并于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9月5日,他在陕北安塞县带着突击队的战友们进山赶挖新窑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张思德参加革命后,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不怕苦、不怕累,哪里最苦最累,他就出现在哪里。革命需要他开荒种地,他就拿起镢头,用汗水换来粮食;革命需要他烧炭,他就和同志们一起生产出明光光、蓝油油的好木炭;革命需要他当班长,他就把全班带领成经得起考验的战斗集体;革命需要他当战士,他就欣然接受组织安排,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做什么工作,都是为党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这是张思德始终不变的信念,也是他一生的生动写照。

1944年9月8日,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卫团1000多人,在延安凤凰山下枣园沟口的操场上举行张思德追悼会。毛泽东同志亲自参加追悼会,亲笔题写“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发表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对张思德的崇高境界给予了高度赞扬,对张思德精神作了精辟概括:“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张思德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